和朋友网络聊天时,我告诫他,学习太苦,要学会自我调节。他回复我说:“学习很好玩啊,我一点也没觉得苦。”
这让我想到了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句“名言”:“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好玩。”这位老师执教两个班的课,兼着市里名师培养工程的导师,还担任两家期刊的专栏作者。他每天的工作,除了教书,就是读书,写文章。别人都认为他很苦很累,他却说这些事儿很好玩。
这两位,显然都是进入到一定境界的人。在他们的人生字典中,玩,早已消失了“丧志”的释义,只留下唯一一个义项——享受。他们享受来自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思考与探究,并将这样的享受,又转化为潜心钻研的最大动力。
还有一位作家,曾将写作和打麻将进行过一番对比。作家说,写作与打麻将,都是长时间坐在桌前,都是双手不停地忙活,都需要大脑高速地运转。既然从没听人说过打麻将很苦很累,那么,写作也就不会很苦很累。
这位作家,显然也是进入了极高境界的人。当他将写作视为普通人最寻常的娱乐行为时,他的写作,自然就不再辛苦。哪怕他终日里头悬梁锥刺股地写,他也依旧是乐在其中。对他而言,写作就是玩,玩就是写作。若是谁硬要将他从书桌上拉出来,去做世俗之人以为很快乐的事,或许他才会真正感受到什么叫痛苦。
人真的就是如此奇怪。一种人觉得注定是万分辛苦的事儿,另一些人却玩得如醉如痴。《出彩中国人》上的那些选手,每一份成功的背后,不知藏了多少的伤与痛,他们却玩得有滋有味。不要以为他们是以苦为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压根儿就没把过程中的失败视为辛苦。
当然,能够进入到一定境界的人,毕竟不是大多数。芸芸众生,玩物丧志,却也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远的不说,就那让无数人难以自拔的网络游戏,就让多少曾经的好孩子深陷其中。是网络游戏的错吗?据说特种兵训练中,有一个项目,就是打网游呢。
绝大多数打网游的中学生,都会被标定为玩物丧志之人。他们的玩,也终究进入不了真正的境界。倘若其中有那么几位,从小就确立了网络软件开发的志向,并最终以此为业且功成名就的话,那么,他们的打网游,则又是一种学习境界了。
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关玩的诸多思考,就都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衡量标准。什么样的玩,注定丧志呢?很简单,所玩之物,与所求之志风马牛不相及。什么样的玩,能够进入境界呢?同样简单,所玩之物,与所求之志紧密相依,相辅相成。陈景润的志向是解开哥德巴赫猜想,则他躲在六平方的小屋内,验算出几麻袋的公式,就是玩出了境界。学生的志向是考取理想的大学,却放弃了学业而沉溺网游,就是玩物丧志。
至于“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中的“玩”,表面上看,与玩出境界或玩物丧志的玩,已出现了意义的偏离。此处的玩,似乎更多指向于休息和放松。这句话的核心意义,也只在于强调学习与休息的辩证关系。不过,换位思考时,却又发现,这句话本身,也很好玩。任何一位同学,真要能做到这一点,也可以说是进入了好玩的最高学习境界中了。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qiangzhi.com/rjsj/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