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安徽省十三五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年)》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年)》部署要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互联网+行动、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安徽省经信委编制了《安徽省“十三五”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促进安徽省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亿元,年增长率25%以上,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亿元,年增长率20%以上。培育年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以上,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的安徽省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是,培育市场主体,壮大产业规模;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推进产业集聚;打造“中国声谷”,突出产业特色;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促进产业融合,加快服务转型。并配套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突出做好重点工作、着力推进产业招商、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四项保障措施,确保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以下为《规划》正文:

安徽省“十三五”软件和大数据

产业发展规划

软件和大数据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是科技竞争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互联网+行动、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根据安徽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为促进我省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及面临的形势

1“十二五”发展回顾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十二五”期间,我省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强抓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建设,扩大主导行业优势,壮大信息技术服务,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构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产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年全省软件服务产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43.7%,“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31.1%。

“十二五”软件产业发展情况表

企业实力稳步提升。重点骨干软件企业快速发展,亿元以上企业主营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超过8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66家,超5亿元的企业14家,超10亿元的企业5家,超20亿元的企业3家。科大讯飞入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尚趣玩、四创电子、继远软件、九娱网络、蓝盾光电子进入全国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强。在主板上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有科大讯飞、皖通科技、顺荣三七、美亚光电、四创电子、科大智能等6家,新三板上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企业43家。智能语音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成为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冠军,交通、电力和电信等行业应用软件和动漫游戏软件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十二五”期间,培育国家级软件园区1家、省级软件园区2家,聚集全省34%以上软件企业。年合肥市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67.4%。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地软件产业园区各具特色,构成了沿江软件产业城市集聚带,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的23.6%。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四个城市软件企业占总企业数的82%以上,收入占全省软件产业总收入的91%。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至年底,我省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在建项目33个,累计投入多亿元,正在加快建设合肥市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中心,淮南市、宿州市大数据存储基地。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省云计算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淮南移动数据中心、大数据交易平台,宿州华为数据中心和合肥科大国祯城市云数据中心,以及政务云、语音云、金融云、医疗云、交通云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物联网在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成效明显。中国(合肥)智能语音产业基地暨“中国声谷”、合肥软件名城、云计算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公共安全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创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

产业环境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大了软件和大数据产业相关扶持力度,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意见》(皖政〔〕84号)和贯彻国务院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皖政〔〕58号)将云计算和软件产业、智能语音产业纳入“全省十大高成长型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和发展。并陆续出台了鼓励电子商务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构建起与产业互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出台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十二五”期间软件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翻一番。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省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产业规模总量较小,软件收入占全国软件总收入的比重偏低;二是软件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全省软件企业仅占全国软件企业数量的1.1%,超过一半的软件企业年收入在万元以下;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较弱,基础软件产品数量偏少,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需要加强;四是产业供给结构有待优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软件服务、嵌入式软件业务比重较低,信息技术服务与工业生产融合度不深。

2发展趋势

当前,软件和大数据产业正处于深度变革时期,呈现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平台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软件的内涵、模式和作用快速演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兴起,加速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变革,带动软件产业的新一轮发展。随着“中国制造”、“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等政策的出台,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场需求增速加快,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这些都为我省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赶超机遇,也提出新挑战。

软硬一体化趋势加强。软件服务业向更加综合、广泛的一体化平台的新体系演变,软件和硬件在价值链上合二为一,软件行业逐渐从单一技术和产品层面的竞争,走向基于软硬一体化和产业链整合的全新模式竞争,通过硬件、操作系统、业务应用、平台的重构和整合,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

软件服务化进程加快。在软件产品移动化、网络化、平台化推动下,软件构造技术和应用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转变,服务化成为软件产业转型的基本方式。云计算作为软件服务化的代表,大数据作为软件服务体验的支撑,已进入新的应用拓展阶段,按需动态地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软件应用等服务,促进软件产业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变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软件网络化演进加速。在“互联网+”战略推动下,互联网应用加速发展,成为软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新路径,基于网络的软件技术和产品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服务将推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促进整个软件产业全面转型。

软件融合发展加深。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和深化,增加了行业关联性,模糊了行业壁垒,延伸了传统产业的价值链。软件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重新定义了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装备的软件特征和重要性更加凸显。

软件集聚发展加剧。全国软件百强企业中的72%集中在八大软件名城,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全国80%以上的软件企业集中在软件基地或相关园区,园区成为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型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年底,国内软件百强企业收入占全国软件收入的16%。同时,国家正在开展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大数据产业的集聚发展。

随着我省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加快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融合,市场需求增长强劲,支撑作用明显,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十三五”期间,我省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数据加工处理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加,为我省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培育增量,优化存量,扩充总量”为产业推进路径,坚持以基地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实施“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工程,做强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业态,推进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生态,推动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加快推动我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

加强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构建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扶持并引导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转型和市场开拓。持续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坚持龙头带动、产业集聚。

支持和引导资源要素和创新要素向产业龙头集聚,大力培育和引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的品牌、研发和资金等综合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发展、应用驱动。

抓应用促创新,选择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深化软件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产品和服务结合、技术和产业结合、产业和应用结合,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核心技术、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协同创新发展的格局。

——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发展。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新的市场空间,积极开展全方位的产业转移和对接合作。聚焦重点领域,引进龙头企业、互补企业、关联企业,鼓励国内外知名软件和大数据企业在我省设立高端咨询中心、研发基地、培训中心,促进软件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业发展。

3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目标。软件和大数据产业稳步快速增长,到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亿元,年增长率25%以上,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亿元,年增长率20%以上。

企业培育目标。到年,培育年业务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家以上,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以上,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列入全国软件业百强的企业5家以上,形成软件和大数据知名品牌20个。

产业集聚目标。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扩大示范带动作用。全省建成15个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构建一批面向软件和大数据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中国声谷”,培育云计算产业园、大数据存储基地等特色产业聚集区。

技术创新目标。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建成20家国家级和省级软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参与制订一批国家关键标准。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动漫游戏等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三、产业布局

以合肥为核心,沿江城市带为依托,突出皖南,振兴皖北,合理布局产业基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合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一城多园”的软件和大数据产业空间格局。通过“中国软件名城”的创建,汇集科教、人才等优势资源,突出城市特色,加强智能语音、大数据应用、量子通信领域研究,提升合肥市软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在电子政务、公共安全、电力、交通、教育、金融等行业应用软件以及智能装备、智能家电、智能终端等嵌入式软件领域的优势;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电子商务、数字内容和动漫游戏、信息加工与处理、服务外包和信息安全等信息服务业。

芜湖、马鞍山建设软件特色园区,重点发展互联网、动漫游戏、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云计算等信息服务业;铜陵重点培育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网游平台、智能消防、电子政务等特色软件产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和制造业发达的产业优势,推进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加快发展,努力把沿江地区建成国内外重要的工业软件融合和信息服务领先的软件产业城市集聚带。

淮南、宿州依托资源优势,以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目标,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云计算产业园建设步伐,实施精准招商,布局数据中心、动漫游戏、生物医疗、电子商务、终端制造等特色行业。

黄山、池州发挥文化旅游和信息产业特色,培育和扶持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软件产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培育扶植一批优势信息服务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信息服务业竞争力。

各地重点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qiangzhi.com/rjdz/9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